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見證了我國近現代工業不同尋常的發展歷程,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,傳承和弘揚了不朽的中國工業精神。近日,我市作為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型經驗城市,得到國家發改委點贊推廣。
我市是典型的老工業城市,歷經開埠時期、抗戰時期、新中國建立后“一五”“二五”時期及“三線”建設時期全面發展,遺留眾多工業遺產。一直以來,重慶高度重視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,編制形成《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》,并充分利用全國文物普查契機,認真開展工業遺產摸底,通過專項支持和社會參與,采取搶險加固、保養維護、更新改造等方式,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取得階段性成效。
具體來說,我市深入挖掘工業遺產文化資源價值內涵,以工業文化遺址為依托,積極爭取國家政策、項目和資金,支持有條件的區縣建設重慶工業博物館、重慶建川博物館、816地下核工程等項目,構建了工業文化價值闡釋展示基礎。
突出工業遺產價值特點,采取景觀開放、遺址展示、旅游休閑、文創產業、傳統工藝制造演繹等模式,將工業文化和創新體驗融合,匯聚新興產業、文創產業,建成一批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、文旅街區。
同時我市還加快城市轉型升級,在城市整體“空間規劃”和“兩江四岸”城市設計編制工作中融入工業文化元素,實現“點上點靚、線上貫通、面上提升”,推動生產岸線轉型為生活岸線、生態岸線。
在實施城市提升工程方面,我市注重城市及片區風貌和格局的整體價值,保護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山城特有的城市歷史和文化,推行城市有機更新,傳承城市文化和特色,城市形象不斷優化。
同時,堅持歷史文化資源合理利用,系統梳理重慶工業歷史文化、特色文化,深入挖掘重慶工業歷史文化的內涵,努力打造工業遺產品牌,創造一批接地氣、有影響的文化藝術品牌。正在打造的大渡口區音樂半島、九龍坡區美術半島,將聯結重鋼工業遺址、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,薈萃悠久的義渡文化等,匯聚形成長江文化藝術灣區,成為新時代長江之上的浩美之歌。(記者 陳瑜)